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全国市场,这背后是用分布式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打造的“农地云拼”模式。
6月26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济宁曲阜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现场,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议题发言时,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坚“现身说法”,他的核心观点是:借助数字技术让小农户连接上全国大市场。
“AI(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千行百业,场景应用已经遍地开花。”这是与会专家的共识。而作为拥有AI完整产业体系的国家,“中国方案”正出现在国内各地、深入各行各业。
图为6月26日拍摄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会场外景。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AI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地处上海的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在全球20多个国家拥有9个研发基地。每天,这家科技型企业都要面对巨量订单,但人工处理所需的高成本、多措施影响了运营效率。借助AI决策大脑,这家企业从1.8亿条历史数据中发现了订单背后蕴藏的规律,实现了全自动执行流程,且订单分类正确率从85%快速提升到97%。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分享了这一AI赋能企业运营的典型案例。他还列举了一组数据:在企业端,从2017年到2022年短短5年时间,AI采用率增长了近2.5倍。
陈旭东认为,AI正在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科技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
在AI领域,生成式AI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它根据已学内容生成新的内容,是一种能够执行创作、设计、模拟等多种任务的先进技术。
在高通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技术许可业务中国区总经理钱堃看来,当下,生成式AI的发展热潮,意味着用户将向探索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数字世界迈出重要一步。借助生成式AI,电力部门可以创建极端负荷场景,并预测电力需求以及特殊情况下潜在的电脑故障,从而更好地管理资源,避免电力中断。
钱堃表示,生成式AI正在为汽车驾乘提供高度个性化体验,例如,智能座舱的数字助手实现了更为自然的交互,并通过访问个人用户数据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随着车展AR(增强现实)应用变得普遍,数字助手可以根据驾乘人员的偏好提供定制化显示。
钱堃预测,到2025年,在智能手机、PC、平板电脑、扩展现实、汽车和物联网细分市场上,AI的应用率将从2018年的不到10%增长至100%。而这一趋势将为AI赋能千行百业带来机遇。
AI赋能要“瞄问题,建平台,立标准,保安全”
作为投资者,约翰·齐斯霍姆风投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齐斯霍姆对AI极为关注。
在他看来,积极拥抱AI的行业,第一是数据密集型产业,比如保险公司、金融服务公司、医疗公司等,这类公司正在利用AI提供自动化的投资建议、开发新药等;第二是消费者行业,比如汽车制造业、电信、媒体和零售业,这些行业正利用AI提供智能化和自主性产品,像自主驾驶汽车,可以更好地瞄准客户,定制大规模的营销活动。
作为最早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之一,英特尔的AI技术已在硬件技术生态、解决方案生态、创新创业生态、区域经济生态等领域持续发力。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蒋涛分享的案例显示,在生命健康领域,他们将AI引入医疗诊断服务,有助于大幅提升影像学科工作效率,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担,减少误诊漏诊现象发生;他们依托AI方案和服务器平台技术的节能减排应用,通过AI模型和软件方案进行干预和预测,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能效。
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任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表示,2022年我国AI核心产业规模(增加值)达到5080亿元,同比增长18%。AI成为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新动能。
龚克认为,AI能不能赋能千行百业,需要有一定的路径,这条路径要从企业真实存在的问题出发,推动AI发展不至于“脱实向虚”。
“要抓住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训练模型,在训练模型的时候要搜集行业的高质量数据,然后建立平台,要立标准,要保安全。”龚克说。(记者 宋迎迎 王延斌 王晓夏)
来源:科技日报,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