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赵宇亮:用纳米技术控制肿瘤生长转移

已发布

2018年12月11日

分享

640 (6).jpg

图为:出席主要嘉宾共同启动“首届创新全球论坛暨珠江国际论坛”开幕仪式。


 “纳米-生物体系表、界面相互作用过程的特殊性,已成为诸多新兴前沿交叉学科的科学基础,如纳米医学、纳米生物检测与疾病诊断等。纳米材料一系列重要生物化学性质或新功能的科学发现,已经成为发展肿瘤治疗创新方法学的重大理论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赵宇亮在题为《智能纳米药物:肿瘤治疗的创新方法》演讲中,首先讨论了纳米药物相关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毒理学与安全性、医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然后介绍了如何利用纳米结构(如纳米机器人)和纳米表面(如药物输运载体的巨大比表面积)高效调控肿瘤微环境,实现肿瘤智能治疗的新方法。

640.jpg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作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纳米科学技术已经发展了30年,大家经常会问纳米科学技术在我们生活的什么地方有所体现?我们每个人都有手机,如果回到纳米科技开始的80年代初,也就是说在没有纳米科技之前,大家可以想象出手机需要多大的计算机才可以实现功能吗?我们需要像这一栋楼大小的计算机,但实际还实现不了手机的功能。

为什么仅仅三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可以把这么大的一栋楼变成小小的薄片,最大的推动就是纳米科学技术。现在的芯片加工技术、芯片测试技术、分析技术都是纳米技术,所有链条上的超薄材料、超传的传热材料都是纳米材料。所以纳米技术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只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

现在,我就自己的研究工作给大家做个汇报。2006到2016年,过去十年在世界最顶端的1%的科学研究论文,还有全球排名前20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排在第1,这里面中国科研机构一共有7家,美国有9家。但是排在全球最顶尖1%的科学论文,我们跟美国几乎相当。而在专利方面,从1997年到2016年,中国的纳米科技专利远远多于其他国家。但这只是科学研究,就像一个大飞机,当你原理的通过以后,剩下就是工程师的事情,这样才能真正把技术变为产品。可是中国的企业现在很难把我国的这些顶尖科学研究真正变成技术,变成产品去引领世界。

这是我今天想传递给大家的信息。在前端的原理发现、研究方面,我国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但是在把原理变成技术、变成产品的这一个环节还与他国差距甚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在创新的链条上缺一不可。现在,创新的链条我们已经有了前面的原始驱动,接下来我们要想怎样把后面的短板补起来。这是我们今天创新主题上,大家应该重视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提到了三次纳米科技,第一次是在北京的两院院士大会上,第二次是在广东,第三次是在上海。为什么他选择这三个地方讲纳米科技在我们国家科技中的重要性?我想这也是用心良苦。因为这三个地方恰恰可能是中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方,当然其他地方创新能力也很强,我并不是说其他地方不强,但这三个地方相对来说还是有它的优势。

从我研究的纳米生物医药领域来看,居然有这么多方向在纳米科技里面:纳米生物学、生物技术等。今年11月份,在美国限制对中国出口的技术里,排在第一的就是纳米生物学和纳米生物技术。我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我自己的一个研究:使用机器外控制肿瘤微环境。刚才张学敏院士便给大家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关于肿瘤发生、发展和怎么控制的演讲。那么我们怎么使用纳米技术来控制肿瘤的微环境,让肿瘤不再生长和转移?比如说,我们可以用一个DNA的链条把它紧紧精确地组装成一个什么?先把它组装成一个面,然后再把它组成一个火车的车厢,在火车的两头给它加上两个驱动器,就相当于两个轮子一样,然后我们在它的表面加上一个能够让它去找到不同肿瘤的分子,这个系统可以让它在血液系统里跑起来,它在遇到肿瘤细胞的时候就停下来了。它没遇到肿瘤细胞的时候,就继续在血液系统里循环。

我们从小鼠、大鼠一直做到猪,为什么做到了猪?因为猪的血液循环系统是跟我们人最接近的。我们为了验证这个原理是可以实现的,就把它作为一个纳米机器,让它在猪的血液系统里自动导航,找到肿瘤细胞并让它在肿瘤的地方停下来,然后把它带的药物再释放出来。火车车厢里面,你可以载药物、诊断试或者其它任何东西。针对不同的肿瘤,你只需要改变两个轮子的不同分子,就是用来做轮子的不同分子就可以了。比如说我们可以人工控制车厢的开合,控制里面东西的释放,而且也可以让它能够对某一类和肿瘤相应、相关的生物分子响应,当它遇到分子以后就可以打开,没遇到的时候就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形成了一个开启、一个控制。

同时也可以从动物实验上看到,它实际上是靶向性非常好的。它在没有用火车车厢的时候,几乎到处都有,全身都跑。但是一旦用火车车厢去装运的时候,他就可以到达你指定的地方,比如说我们针对乳腺癌,那么只需要换两个轮子,就可以让它到乳腺癌。再换两个轮子,其两头驱动是两个不同的分子,这样就可以到和色素扭。再重新去后面都是他的肿瘤的生长周期,把药物一停下来,基本上一周之内基本上的都会死亡,比如这是卵巢癌,这是肝癌,就是说只需要把像高铁的车厢一样的分子换掉,那么车厢有多大,车厢的大小,都是可以用来做它的安全性模型。车厢有多大?车厢大概只有几百个纳米,我们可以把车厢用他坐在内分子细胞的识别,然后移植到它周围的控制,都可以实现。车厢两头连接的分子驱动,中间大概是一百个纳米,所以你可以估算车厢的大小大概也就比一个细胞器还要小。因为它很小,所以它也比较容易进入细胞。

这是一个动画,描述了一个二三百个纳米的车厢在血液系统中运动,找到肿瘤细胞,其肿瘤细胞技术打开并把里面的药物释放出来,通过堵塞肿瘤的毛细血管,让肿瘤不再停止供血,直到肿瘤死亡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动画,可以从我们的网站上找到。那么所以说2018年我们实现了一个高铁的车厢在活体内定点的业务出运,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动物体内实现纳米机器可控而稳定地工作。这个工作在全球大概有50多家媒体做过,也包括世界上最著名的学术刊物,被世界认为是一个里程碑。同时,我们也在开发基于蛋白质的分子机器,用它在体内做一些相应的药物释放。另外,我们也在开发纳米机器,让它定点去清除血小板,这也有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凝血清除,包括心肌梗、老血栓和脑梗,可以用这种纳米机器在血管里找到病处并对它进行清除。同时,纳米机器也可以用来做疾病的早期诊断,包括组织的修复与器官的再生,但组织修复、器官再生是哈佛大学在做。

最早提出纳米机器人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也被称为纳米技术之父。1959年,他在加州理工的一个演讲中,提出了人类未来有可能建造一种分子大小的微型机器。正因为他提出了,后来纳米技术发展起来以后,就把他尊为纳米科学之父。在1984年,他说现在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具活动部件的微型机,可以利用微型机器人治病。那么我们把外科医生吞到肚子里面去,让它在里面工作。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实际上第一次实现了外科医生在活体内工作,以前有很多人在研究,在细胞外,它是可以工作的,一旦到了体内它很难工作,那么这是第一个可以真正在体内工作的纳米机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